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1篇
  免费   1590篇
  国内免费   156篇
耳鼻咽喉   118篇
儿科学   124篇
妇产科学   47篇
基础医学   1688篇
口腔科学   352篇
临床医学   884篇
内科学   591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841篇
特种医学   2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31篇
综合类   577篇
预防医学   1962篇
眼科学   109篇
药学   380篇
  1篇
中国医学   588篇
肿瘤学   364篇
  2023年   371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94篇
  2015年   705篇
  2014年   555篇
  2013年   519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524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245篇
  1996年   246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337篇
  1993年   216篇
  1992年   254篇
  1991年   258篇
  1990年   237篇
  1989年   173篇
  1988年   185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112篇
  1985年   104篇
  1984年   86篇
  1983年   60篇
  1982年   99篇
  1981年   71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31篇
  1978年   24篇
  1977年   21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12篇
  197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比较基于Auto-Planning技术的自动肺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与物理师手动设计的常规VMA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研究Auto-Planning技术在肺癌VMAT计划中的优化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5例已完成全程放疗的肺癌病例,应用Pinnacle3 V9.10计划系统分别进行基于Auto-Planning的自动计划(AP-VMAT)和常规手动计划(M-VMAT)设计,分析比较两组不同计划的肿瘤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等剂量学参数。结果:两组计划的靶区覆盖度和危及器官限量均能满足临床要求。AP-VMAT计划靶区最大剂量略高于M-VMAT,但剂量适形度指数明显优于M-VMAT。与M-VMAT计划相比,AP-VMAT有效降低了脊髓受到的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双肺的V30、平均剂量以及心脏的V40、V30、平均剂量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癌VMAT放疗计划,AP-VMAT能够满足临床要求,且比M-VMAT具有更优的靶区适形度,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脊髓、肺、心脏等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62.
针对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特征提取操作繁琐及解码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视角深度森林的运动想象脑电解码算法。首先,通过子频带滤波及时间窗口划分对原始信号进行细粒度分析,生成空时频能量特征。然后,对上述空时频能量特征分别进行稀疏选择和时序扫描得到重要的浅层能量特征及多示例先验类别特征。继而,将上述两类特征进行融合构建运动想象脑电多视角特征集。最后,利用级联森林的逐层特征变换挖掘深层次的抽象特征进行脑电解码。根据脑机接口竞赛数据和自行采集的数据进行算法测试,并与单视角特征模型、传统共空间模式方法以及深度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对比。在2个脑机接口竞赛数据集和1个真实数据集上分别取得了91.4%、75.2%和70.7%的最高平均分类准确率,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多视角深度森林算法具有更优的分类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CT定位下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50例缺血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给予CT定位下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经颅磁刺激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评估患者下肢肌力、上下肢运动能力评分、平衡能力、生活能力以及治疗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肌力、上下肢运动能力评分、平衡能力、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00% vs 68.00%, P<0.05)。结论:CT定位下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疗效显著,其具体机制有待于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进一步揭示。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通过Wntβ-catenin信号转导机制改善膝骨关节炎大鼠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选取90只SD大鼠,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脉冲电磁场组,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均构建膝骨关节炎模型。测定各组大鼠局部皮温、膝关节周径和Lequesne MG评分;采取甲苯胺蓝染色进行Mankins评分;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细胞凋亡调控蛋白Caspase-3和Caspase-8水平;ELISA法测定滑膜IL-1β、MMP-13、TNF-α表达;并检测Wnt和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检测大鼠线粒体膜电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膝关节局部皮温、膝关节周径、Lequesne MG评分、Mankins评分、Wntβ-catenin表达以及滑膜IL-1β、MMP-13、TNF-α水平均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脉冲电磁场组膝关节周径、Lequesne MG评分,Mankins评分、Wntβ-catenin表达以及滑膜IL-1β、MMP-13、TNF-α水平均下调(P<0.05)。相较于正常组,其余2组的关节软骨线粒体膜电位均有所下调。与模型组相比,脉冲电磁场组线粒体膜电位有所上调,脉冲电磁场组优于模型组。结论:脉冲电磁场能抑制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炎症反应,有效修复软骨损伤,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抑制Wntβ-catenin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65.
提出一种基于肝分段和肝癌轮廓融合的放疗靶区数据库建立和全过程数据质量管理方法,为后续人工智能靶区勾画或评估当前手工勾画提供数据支持。从肝癌数据库中取出原始图像,分别对其做带有肝脏放疗靶区勾画和分区分段轮廓标注工作,并通过图像融合技术使肝癌的放射治疗精确到肝段,最后使用深度学习的方法训练Unet网络以得到精准肝分割的神经网络模型,以实现针对肝癌的精准放疗。  相似文献   
66.
为了保证电子设备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正常运行,需要对其进行电磁防护。传统的电磁防护方法尽管已取得较好的防护效果,但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弥补传统电磁防护的不足,本研究提出基于神经抗扰机制的电磁仿生方法,并具体提出基于神经元抗扰机制的新型方波发生器。采用最接近生物神经元电生理活动的数学模型Hodgkin-Huxley模型对新型方波发生器进行设计。利用Matlab的Simulink工具箱搭建方波发生器的仿真程序,分析方波信号占空比的特性,得到模型参数对占空比的影响程度。基于田口方法的望小特性优化方波发生器的模型参数,从而得到特定占空比。该方波发生器可为智能电子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方波信号。  相似文献   
67.
目的:评估SRS MapCHECK半导体矩阵探测器用于射波刀脊柱计划剂量验证工作的适用性。方法:将SRS MapCHECK探测器安装于专用模体StereoPHAN开展研究工作,测试了射波刀固定和Iris可变准直器的单野计划,以及脊柱临床计划的质量保证(QA)计划,采用SNC Patient软件对比分析实测与计划剂量分布之间的差异,分别计算在2 mm/5%、2 mm/3%和2 mm/2%标准下的γ通过率。结果:在绝对剂量分析模式2 mm/5%,2 mm/3%和2 mm/2%标准下,固定和Iris可变准直器单野计划的γ通过率均为100.0%,脊柱QA计划的平均γ通过率分别为(99.3±1.2)%、(96.5±2.7)%和(93.5±5.3)%。结论:SRS MapCHECK半导体矩阵探测器在2 mm/5%和2 mm/3%的γ分析标准下适合用于开展射波刀脊柱临床计划的剂量验证工作。  相似文献   
68.
近年来,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设计的降解时间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血管腔内治疗研究领域,得到了科研人员及临床医生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在血管支架、下腔静脉滤器及其他腔内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阐述了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目前存在的缺陷。此外,目前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上市的可应用于血管腔内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成品仍极少。展望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相关技术问题及未来方向,随着加工技术和材料的不断发展,可以预见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在腔内治疗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血液与刀豆凝集素相互作用形成血凝过程中血细胞的阻抗特性。方法:选用家兔血细胞与刀豆凝集素构成实验组,以精密阻抗分析仪为基础搭建阻抗监测平台,持续采集各实验组反应过程的复阻抗幅模量、相位角、频率、实部值、虚部值等阻抗特征参数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在50%比容的家兔血细胞悬浮液中,分别加入10、20和30 mg/mL浓度的刀豆凝集素后,家兔血细胞的特征频率从19.80 MHz提高到(27.31±2.19) MHz;在特征频率下,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复阻抗幅模量的增量均值和相位角的增量均值分别为(-18.27±1.29) Ω、3.86°±0.38°,与不含刀豆凝集素的空白对照组呈相反趋势。结论:刀豆凝集素可使家兔血细胞的特征频率升高,复阻抗幅模量降低,相位角增大,凝集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究新型双靶X线球管的最优靶间距并建立一种基于此球管的双束X射线的金标记成像实时跟踪算法,实现实时CBCT图像引导放疗。方法:将植入金标记的模体置于医科达Synergy加速器治疗床的床面上,利用该加速器配置的CBCT获取金标记的kV-X射线零度投影图像。在同一机架角,平移模体在床面上的位置,使其处于间距为2~12 mm的等差对称位置,分别得到金标记的两次kV-X射线零度投影图像。然后从叠加的金标投影图像中提取模体两个位置处的金标记的2D投影位置。将相应的2D金标投影位置反向投影至模拟的双靶靶点位置。利用两条投影线相交的几何原理,重建出金标记在模体中的3D坐标,实现靶区内金标记位置的跟踪。结果:模体位于床面上间距在2~12 mm的对称位置时,对应于靶间距为2~12 mm的双靶X线球管的双束平行X射线。当模体位置相距7 mm及以下时,无法成功从叠加投影图像中检测出金标记的2D投影坐标,无法重建金标记的3D位置;仅当模体位于8 mm及以上的对称位置时,金标记2D投影坐标才得以检测到,检测精度为(±0.176、±0.140) mm,此时重建3D坐标的检测精度平均可以达到(±0.242、±0.392、±1.036) mm。结论:当双靶的靶间距大于等于8 mm时,根据金标记投影图像能较精确地重建出金标记的3D坐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